逆風走標與水下暗流

凡有懸墜釣經歷的朋友大都知道,風天,尤其3級以上風力時,懸墜釣走標現象嚴重。風浪推動釣組,隨風移動本不足奇,但卻有一個小問題至今尚還迷惑著少數新釣友,那就是逆風走標現象——風向西刮,標向東走。道理何在?
1、 江河緩流:
經常在流水中施釣的朋友,這方面的經歷應該豐富,緩流河段無風情況下走標一般是順水流流動方向的。水在河道中的流動也遵循一定的自然規(guī)律,即靠近河底和岸邊的水,流動速度慢,越遠離邊壁(包括河底)的水,流動速度越快。這一現象隨流速越大而越明顯,及致產生我們能看到的急流段水面旋渦。再形象一些說:站在河岸上的釣魚人面對的河水不是全層等速度流動的,而是下層流速慢,越上層流速越快!這種呈梯形的上下層流速分布規(guī)律之強弱趨勢(流速梯度),隨水深等條件而不同。對于善用浮標釣流水的釣友們而言,根據水線或有意加長了的子線(形成動態(tài)餌),在流水中容易呈現的梯形傾斜趨勢,在考慮斟選浮標鉛墜及線組配置等方面提請斟酌。緩流河水在經過橋墩、攔水壩、河灣、水草等局部障礙地形處,其后面一般會形成大小不等的回流區(qū),根據廣大江湖釣友的實際經驗,在這些回流區(qū)附近較易釣到魚甚至大魚,我想是由于水族們較容易在此局部環(huán)流相對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下節(jié)省體力停留或覓食的原因。在較強的回流部位施釣,逆流向走標現象也會遇到??拷哆吜魉佥^慢,在有一定水深的水草地帶或局部凹進地形處,也應是釣位的參選點等。
2、 坑塘湖庫封閉靜水域水下暗流:
身處地球重力場中的自然水體(包括其它液體)都會始終保持一個“自由液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水平面。湖庫坑塘,風浪使上層水不斷向下風岸流動,而下層水為了彌補上風水位的“虧失”,會形成持續(xù)的逆風向水下回流,以恢復、保持自然水體的水位平衡,這是封閉水體的一種自然運動平衡現象,并非怪異。思維想見中:它就象是一個封閉的全水體上下環(huán)形流動,風向西面刮,下層水東流!
靜水體下層回流的強弱隨風力、水深、水體大小等條件不同而不同,懸墜釣釣友們常見的逆風走標現象原因多出于此。一般經驗規(guī)律:水淺的釣位,反向回流走標現象嚴重,較深水位不太明顯。大水域深水回流較緩但持久,小水域回流感覺強但恢復卻快等。當水面風浪和水下回流速度恰好接近相同或由于水下特異地形水深等原因,有可能會遇到:雖有風浪卻不走標的特殊情況,等等,這些都是自然現象規(guī)律。
風浪走標現象所帶來的煩惱大家都有體會。2、3級風力時,面積較小的靜水域一般只能見到水面薄浪,有時會帶動風線浮標隨風向移動(風浪小尚不足以形成下層強勢反向水流,或由于局部地形使得下層逆向流不明顯),這種情況可以采取兩種策略,一是照常調釣,注意觀察浮標橫移過程中的動態(tài)標訊和拋竿后的細微降訊標訊;另一種被動策略就是逐步增加釣目(一般懸墜狀態(tài)的感官釣目比無鉤調目高1、2目為上限,考慮大概短子線長度的提標距離即可把握)使兩鉤餌進一步貼底來定住浮標。
大風浪反向水流逆風走標情況,如果能靠進一步彎曲子線和加大餌重等辦法來減弱走標的話,還需要考慮的是:母線(鉛墜到浮標部分)狀態(tài)對信號傳遞的影響,反轉水流作用容易使母線彎曲(呈C形甚至S形狀態(tài)),這對浮標信號傳遞的影響不言而喻,此時需要考慮所用浮標上浮力大小及標型選擇。小號浮標一般情況下信號靈敏,但上浮力不足難以帶緊母線;大號浮標情況好轉,各有利弊之度!大家可隨實釣不同水深和回流大小斟酌選用。若是再大的風浪水流,懸墜狀態(tài)已不能抵抗走標時,8字環(huán)觸底的底墜釣法,和鉛墜直立或躺底的走線釣法,都可以有效地抗拒水流,穩(wěn)住浮標。但釣系靈敏度會因此大打折扣是可以想見的!除了魚食欲要好,餌料配套之外,魚要能在底層停得住才是自然前提!
額外談一點:“下風口好釣魚”,是大家公認的垂釣經驗。但以往的說法多是:“下風口容易積蓄被風刮來的自然食物,魚集群前往就餐”。我倒覺得這不是主要原因!鯉魚等都有頂水游動的自然習性,中下層反向水流作用才能促使魚兒頂水抗流而最終被迫聚往下風口(這與進水口好釣鯉魚是一個道理)!穩(wěn)定身體與頂流游動在大風浪條件下是魚兒主要停留及運動規(guī)律,長途奔襲“主動趨食”目的在這個時候不能概論!再者:下風口反轉水流過于強烈的時候,水下層不一定就能留得住自然食物(感官能看到的,表層漂浮垃圾食物除外),還有像“順風釣鯽、頂風釣鯉”等諺語也都是釣友們長期以來根據魚性及標訊等方面特點所總結的切實經驗,適用于不同的風浪情況和水域、水深、季節(jié)等條件,實踐中靈活斟鑒才是。
3、其它因素引發(fā)暗流:
月球引力除影響地球上的海洋產生規(guī)律潮汐外,也會影響大面積的淡水湖庫及江河,像大湖泊無風便有浪及有名的錢塘江潮等都是例證。淡水水域由于局部水溫差異,同樣會引發(fā)暗流!小面積水域自然水溫溫差對流一般多是上下垂直方向的,比較微弱。大水域由于水下不同地勢水深條件(或存在溫泉等特殊熱源),也會導致橫向流動,因個人經驗不足,恕不多談。
各種原因引起的靜水域下層暗流現象,也許會在大家思考、尋覓魚道和回游路線及“掐算”最終魚蹤等方面有所提示。
上一篇:窩點魚星成片時怎樣垂釣 | 下一篇:《漫談“跑鉛”》續(xù)篇——飛鉛釣法(下) |